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教学活动存在形式化、浅层化的倾向,教学活动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那么,怎样避免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的浅层化,促进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的深化呢?  相似文献   
3.
张嵘  褚成红 《天津教育》2014,(19):39-39
请您介绍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一方面要让学生亲历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过程,从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积累经验,获得相关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必要的指导,但是不能包办代替。《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让学生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若干问题,提示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的要点,避免学生不假思考地摘取资料,照本宣读。”  相似文献   
4.
5.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现代大教育观不断指引、推动着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把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互动、创新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要途径的今天,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活动的创新,业已成为广大教育同仁的共识。在小学社会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实现师生活动的“五个创新”,对于准确、全面地落实大纲要求和课程标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并加快他们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追问”,就是追根究底的问。教师课堂追问是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在前次提问、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度提问,对问题进行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教师课堂追问也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相机进行提问,以促进活动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褚成红 《天津教育》2014,(19):37-38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外文本资料的交流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品德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活动之一。课外文本资料指教科书之外的、与教科书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机械地宣读课外文本资料,进行资料简单堆砌的现象:一人读课外文本资料,其他人听,交流资料的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造成读者和听者都没有多少收获,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激活和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外文本资料交流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是对一、二年级小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和生活常识教育的新课程。鉴于该课程彰显“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和“以育人为目的”的价值追求,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这无疑对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一方面,赋予了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