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先秦庄子笔下的猴子是愚笨的。《庄子·齐物论》有“朝三暮四”的故事,说的是狙公给众猴芋,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狙皆怒”;改为早上给四个芋,晚上给三个,“众狙皆悦”。——猴子们的愚,就愚在只孤立地看数字,而不懂作事实的比较。到了明代,猴子也和人一起进步,变得聪明了起来,刘基的《郁离子·瞽聩》说,狙公用暴力迫众猴交物,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向众猴提了三个问题:(1)山上的果树是不是狙公栽的?(2)没有狙公就不能采果子吗?(3)我们为什么要为他服务?得了它的启发,众猴终于起来造反,“狙公卒馁而死”。——这只聪明的小猴之所以聪明,就是困为它懂得用比较法启发众猴:有狙公存在与没有狙公存在,有何两样?受了它的启发,众猴觉悟了,于是就打破牢笼,夺回劳动果实,相携入林去过自由的生活了。人是万物之灵,其智力当然是猴子所不能比及的。人的思维之灵,就在于他们不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在事物的联系中,在事物对立面的比较综合中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希望上海市的这一教学改革信息,能廓开全国同仁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