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引言 我县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已历时两年,可以说绝大多数学校已步入正轨,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家庭、社会对新课改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课改进行得十分顺利。可是,那些远离县城的贫困山区学校的课改进行得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我县五大山区乡之一的华泉乡进行了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2.
教了“沉浮的秘密”一课后,教师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战士接到命令:炸毁河下游的一艘敌舰。但敌人防守相当严密,欲派人混过去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 ?学生平时就很喜欢听战斗故事,此时更来神了,都争着出主意:我们做个“鱼雷”去炸掉它。“这个办法很好,可鱼雷不好做呀。”教师表示怀疑。学生开动脑筋,恨不得快点造出鱼雷去炸鬼子的军舰。几分钟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们在河上游,鬼子在河下游,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真聪明 !”教师鼓励。“我把定时炸弹放进水里,利用水流把炸弹送到鬼子军舰旁。”另一名同学想出…  相似文献   
3.
教第八册《自然》“花的构造”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妖莺恰恰啼。同时,屏幕上展现繁花似锦、争奇斗锦的景色。同学们欣赏眼前的美景,低声吟唱动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排队教解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有这样一道题目:放学路上,小军的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3个人。路上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理解题中暗藏的数量关系,往往容易误解成:4+3=7(人)。如果老师只是停留在书面分析上,学生很难接受。怎么办呢?在课堂上,我要学生按题意排队,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小军”和7名同学(4名排在小军前面,3名排在小军后面)排队“放学”。问:“路上共有几人?”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共有8人。又问:“有个同学算成4+3=7(人),错在哪里?”“他没有算小军。”学生轻松地列出了算式:4+3+1=8(人)…  相似文献   
5.
谢新亮 《湖南教育》2004,(14):19-19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良好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亲近感,让他们掌握一些科学探究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及价值观。但是,科学对小学生来说是陌生而神秘的,他们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体育高考学生在运动训练中常出现的损伤问题进行调查,经研究对体育高考生运动损伤的部位、损伤原因等进行分析,并根据运动损伤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善策略,旨在为高考体育学生的运动训练正常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自然》第四册“轮子”一课前,教师安排一场有趣的游戏:操场上并列准备好四组器材。第一组是一个大石球,第二组是一个大轮胎,第三组是一个长方形石块和 4根小圆木,第四组是一个正方形石块。每组器材的质量相等。同学们分成 4个小组来到操场上,每组选出 4名同学参加比赛,其余同学作啦啦队。要求 4名同学将器材从操场的一头搬运到另一头,不借助其他任何工具,看哪组最快。   比赛开始了,第一组同学用滚动的方法,很快将大石球移到了目的地,得了第一名;第二组同学先平着抬,抬不动,看到第一组同学用滚的方法搬,也将轮胎扶…  相似文献   
8.
教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教师通常要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以巩固运算方法。这种练习方式相当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如果教师改变一下练习方式,情况就大不一样。上课时,教师拿出几付扑克牌,告诉学生这节课玩扑克游戏。学生一听,兴趣就来了。教师介绍玩的规则:4个人一组,每人手中有同样多的扑克。游戏时,4人同时每人出一张牌,然后根据4张牌的数字,运用加、减、乘、除以及括号,列出算式,使其结果是24,最先说出算式者获胜,就能得到桌上的4张牌。游戏结束时,谁手里的牌最多,谁就获胜。比如,4人出…  相似文献   
9.
上课铃一响,老师带着四杯“水”(表面上看不出差别),含笑走进教室。一开始,老师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猜谜游戏,像快乐大本营节目一样,先请四位‘嘉宾’上台来尝一尝老师带来的四杯‘水’,大家观察他们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喝到的是什么水。”同学们兴趣极高,纷纷举手愿做“嘉宾”,老师选取四位积极分子,每人发一杯“水”,示意他们喝一小口,喝后根据味道作出表情。有的学生可能故意夸张,做鬼脸。之后,同学们猜测他们喝的“水”一样吗?不一样的话,水里放了点什么呢?不一样的味道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呢?学生发表看法后,再让“嘉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