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谢梦菲 《河南教育》2013,(12):44-45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信息传导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信息科学理论和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探析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机理,目的在于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基本内涵,洞悉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教材信息的内在逻辑规律和教师信息传导的传导规律,以此促进对课堂教学规律的认知与把握,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的内在推动力。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全球化发展的背景和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理解公民和公民意识,并据此构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容体系和提出总体的培养思路,这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河南着力打造、重点部署建设了全省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平台系统,其提供的信息化“教学+教研+管理+创新+家校沟通”策略,为破解当前教育信息化高原期困境,推动教改目标实现,保障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与均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与可资借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改革,系统体现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时代诉求、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政治要求、评价教师数字素养现实渴求、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发展需求及强化数据分析服务价值追求,对于推动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系统解决教育多维现实问题具有多重实践意义和价值。改革突出数字化赋能,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数字驾驶仓”,赋能教师评价和教育治理;突出标准引领、精准诊断、正向激励等评价功能发挥,引导教师数字素养健康发展;可视化呈现评价结果,促进教师培训精准施策靶向提升;以评价力撬动教师主动创新变革教学,服务立德树人及创新人才培养。对91.7万名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数字画像”结果表明,被测区域在教师数字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同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从教师个人和管理层面共同改进提升。实践表明,开展好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改革,正确导向是前提,理论研究是基础,技术体系是支撑,政策支持是保障,组织实施是重点,数据分析是关键,新时代教育测量评价应是教育目的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河南着力打造、重点部署建设了全省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平台系统,其提供的信息化"教学+教研+管理+创新+家校沟通"策略,为破解当前教育信息化高原期困境,推动教改目标实现,保障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与均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与可资借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点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提出“两个结合”,科学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了“金钥匙”。报告还首次专章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如何运用“两个结合”“金钥匙”指导支撑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新实践?本刊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等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期待该专题能够引发更多专家学者对“如何更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现实之问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