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我国体育赛事志愿者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得知体育赛事志愿者的主力军是高校大学生,队伍呈现单一化与年轻化的特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宣传、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建立了不计其数的非营利性志愿者组织机构,但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组织管理比较混乱,重复设置、资源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完善体育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做好体育赛事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与组织管理的转型,加快体育赛事志愿的宣传、招募、培训与网络平台建设,完善体育赛事志愿者保障与激励机制,注重志愿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滁州学院教师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明:教师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强烈、目的明确,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体育人口比列明显偏低;教师参加项目相对集中,以个人锻炼和与家人一起为主;依据调研获知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教师体育活动状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据统计法,以北体大散打队参加2007年体院杯联赛的7名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接受HiHiLo期间的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浓度变化数据为研究对象,揭示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背负有减控体重和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双重压力下两者变化情况的规律,研究认为:1、血氧饱和度适应本次Hi-HiLo所需时间较传统的HiLo时间要短,约为4天。2、运动员赛前控体重限制饮食以及运动形式的改变会致使血红蛋白下降。3、建立和完善运动员在不同训练环境下的相关生理数据档案,为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十二届全运会体育场馆赛后的运营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发现多数大型体育场馆存在重视建设而轻视赛后运营;缺乏专业的科研、管理和营销团队;品牌意识与无形资产重视不够等问题.建议:将场馆的比赛与赛后的经营等事项纳入到建设前的筹划期中来,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注重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改革全运体育场馆管理体制,走企业化模式;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建设专业化的经营团队;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成旅游资源;提升高校全运体育场馆的社会开放度.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要吸取传统教学思想的精华,并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与可持续发展观融合到体育教学中,形成民主法治的新准则、公平正义的新原则、诚信友爱的新位置、充满活力的新教法、安定有序的新标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对高校体育课的成功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城市运动会体育赛事发展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城市运动会赛事推广和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运会的举办促进了体育的发展,体育人才的培养,城市文化的发展,赛事开发还存在不足。建议健全赛事的法制机构,实施资金合同机制;充分分析、评估赛事市场;拓宽市场,开发多种营销渠道;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持续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做法具有现实意义,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等构建了以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指导、CIPP模式为操作范式的评价体系。基于CIPP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从发展目标、资源保障、组织执行和发展成果四个维度,反映了特色学校足球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设状态和发展水平;它由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构成;验证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对“存量学校”的发展水平做出评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残疾人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来源、管理、培训模式与激励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残疾人体育赛事志愿者发展策略:加快全国性立法,完善地方性法规制度;拓宽志愿者队伍的纵深和宽度;发展多元性的志愿者组织机构,实施人性化管理;培养和塑造志愿者的信念与品质;建立等级认定制度,完善表彰激励机制,促进残疾人体育志愿者制度化、规范化、全民化、日常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通过分析归纳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涵、价值、作用机制、训练的内容体系与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关系,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是建立在系统体能训练体系的基础之上,与传统体能训练互为补充;功能性体能训练强调在高质量、正确的动作模式的基础之上,突出训练动作,而非肌肉力量,重视练习动作与动力链的完整性,是涉及多关节、多系统与深层本体感觉相联系的完整的身体练习;目前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训练理论体系,在竞技体育的实践应用中还较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