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民初禁烟运动中,社团活动较为频繁,甚至有时决定着禁烟成效的好坏。1917—1919年发生于江苏、广东、江西、浙江四省的"存土案",就是中国近代禁烟史上发生的一次影响广泛的禁烟事件。  相似文献   
2.
劝学所为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的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始建于1906年,1923年被县级教育局替代.其成员之一———劝学员,负有提倡新学、筹集款项之责任.然在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的背景下,劝学员的活动时常受到地方旧式学界和政府的阻挠与破坏,这就使得地方新旧学界之间、官绅之间冲突不断,而冲突的产生乃与清末官绅对公共资源的争夺、新旧学界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清末的政治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谷秀青 《兰台世界》2016,(17):98-100
抗日战争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为发动内战,运送大批军队到东北战场。新六军的两名下级军官李涤生、陆中杰正是在此背景下,被迫跟随所在军队从上海乘坐美国军舰远赴东北战场。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的李、陆二人,反对内战,渴望和平,希望建立一个"富强康乐"的新中国,但是这种希望最终被南京国国民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企图所击破,二人被迫充当了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的工具,这违背了二人的初衷,也违背了战后大多数国人对于和平的渴望,最终其命运与南京国民政府一样被历史所淹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06年发生在江苏泰州的僧人毁学案为例,探讨江苏省教育会这一新式教育社团在庙产兴学所导致的毁学事件中,如何通过对此事的参与来获得地方公共资源——特别是庙产资源的管理权,以及社团如何取代士绅个体成为政府和民众的中介,进而成为清末江苏地方社会秩序变迁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