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代芳教授新著《古典文学论辩集》主要有三个特点和优点:一、雄辩滔滔,时有新见;二、实事求是,立论公允;三、视角含有审美,笔端常带感情,有着"明确的是非"和"热烈的好恶"。  相似文献   
2.
关于意境     
<正> 陆续读了一些谈“意境”的文章,得益不少。同时,也产生了若干疑问。这里,不避翦陋,提出几点参加讨论。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古人普遍主张诗歌创作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主张,我们今天谈论含蓄时也经常引用,谈论意境时也经常引用。那末,“言外”为什么能够有“意”?或者说,“言外”之“意”从何而来?对这问题,完整的回答恐怕应该是:来自“言内”,来自形象,来自作者,来自读者。“言外”的一切都是从“言内”来的,或者是在“言内潜藏着,或者是由“言内”(包括“言内”之“意”和“言内”之“象”)触发出来。“事出有因”,“言内”就是“因”,“言外”则是“果”。无“因”之“果”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批评了一些违反艺术规律的现象,反复强调遵循和掌握艺术规律的重要性。他说:“文艺同工农业生产一样,有它客观的发展规律”,“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最后特别提出:“总之,各种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艺术也一样。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加以摸索,许多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希望在这次会后,大家都来研究规律”。这就明确地向我们提出了研究艺术规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自从清初浙西词派宗法南宋、标举姜、张之后,清代词人普遍地崇尚姜、张,并且把姜夔视为"词仙"、"词圣",尊奉为南宋词坛乃至古今词坛的盟主。清代中叶常州词派崛起之后,虽有人对姜词提出非议,也并未能改变姜夔在词坛上的崇高地位。清代传刻传写的姜词本子多达三十多种,其影响之大超过其他任何词人,其流传之广甚至达到"家白石而户玉田"的地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