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如果并不真正明白“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前提,在理论上就可能会曲解素质教育的本义,进而可导致素质实践的偏差。作者从对教育的本质探讨入手,结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任务分析了提出素质教育的背景及其作用。最后,作者依据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观点,辩证地分析了当前针对素质教育所提出的种种质颖及否定观点。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在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界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成为一些新建大学的办学 定位。然而,有关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基本空缺。如: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何处?作为政策话语其 意蕴何在?它们创生的原因及逻辑怎样?它们具有怎样的内涵与特征?从组织试验的角度看,这类大学需 要破什么和立什么?从建设过程来看,这类大学需要怎样的守正与创新?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南方科技大 学于2021年9月组织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理论研究”专题研讨会。本刊约请与会教授参与笔谈,以期将有关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经历了器物、制度和体系等多维度的曲折探索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开启了“强国战略”导向的新型发展之路。不同于西方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外源型、赶超型和政府主导型特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不仅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而且改变了世界教育现代化版图。坚持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及坚持改革开放,构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业已展现出颠覆各行业秩序的重构性力量。大学教学范式是否亦然被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能为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提供何种可能等问题亟待厘清。基于创造性破坏理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教学范式运作的价值网络进行扫描发现,延续性创新力量难以有效驱动大学教学范式变革,“知识即力量”的实践误读、去标准化教学的“持久战”、反馈功能弱化的超稳态及以“学”为中心理念的悬浮等变革困境阻碍大学教学范式的更迭跃迁,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急需创造性破坏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教学范式核心要件的整合能够激发逆转教学范式变革困境的创造性破坏力量,重塑教学价值的生成与表达方式,推动大学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换。大学教学新范式具有较大的收益递增潜力,其生成性的教学理念抑制信息传递的变异,非线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转识成智的动力,融合式的教学内容降低知识创新的边际成本,增值式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使大学教学范式走出变革困境并实现再造,大学教学共同体须坚守“通专融合”的人本教育,秉持用以致学的学习观和认知指导的教学观,重构教学治理技术与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学术目标贾永堂由于多种因素的推动,我国已下决心花大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使其学术水平能与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拟。集中反映这一设想的“211工程”,已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反响①。自然,许多大学,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理工大学,都力图进入这一...  相似文献   
6.
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含义模糊的表述。这里所谓的区域,字面上指省域,其实指的是各省之间。这里所谓的均衡,并没有均等和同质化的意思,强调的是大致对等。理解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有两个视角:分工的视角与供给的视角。从分工视角看,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指的是区域内及区域间高等教育分工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论纲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理论的主流,它的提出既有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它关注人的发展,有其特定的现代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基础;它的实践性与现代性表明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的丰富与发展;素质教育常常被曲解,由此导致的观念混乱不仅败坏了素质教育理论,更将教育实践引入误区;中国教育要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需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评估过程会遭遇高校的变通应对,使评估效果削弱甚至功能异化,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学科评估的实质在执行过程中变服务为管控。在管控逻辑主导下,学科评估处于高等教育项目制管理下高度分化的科层结构中,这种结构产生了政策与组织间的利益博弈,导致组织机会主义行为,出现初衷与结果的偏差。解决执行偏差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角色从管控走向服务的转变,这就要求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同步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校正治理逻辑,解决实际治理安排。  相似文献   
9.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中的乱象根源于缺乏有效的政府规制和市场设计。晋升锦标赛制下的激励扭曲使地方政府的人才工作在"层层加码"的"行政发包"中引发市场拥堵;大学在"委托-代理"中的机会主义使高层次人才成为一种符码化的存在;高层次人才的威权再造衍生出"超常规"的定价机制;制度不完善下的市场失灵与市场功能缺陷引发的市场失灵交织互动勾勒出"双重失灵"的图景。为此,我们需要认清大学高层次人才市场的配对属性,制定针对地方政府利益寻租行为的约束性政策,通过补偿正义达至公平的价值追求,健全流动信息匹配机制,遏制畸形价格机制的消极影响,推动高层次人才流动规范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自产生以来,就一直面临着使命上的困境——是亦步亦趋地顺应社会变动,将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为社会服务上,以求得社会的承认,还是着力于内部的完善,以求得自身的发展。从理论上说,这两重使命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必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但从实践上看,这两重使命之间又常常互相冲突、互相抵消。在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