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赤诚与愚昧"是传统解读法对<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性格的普遍认同.从中国文人依附政治的奴性情结出发,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当时的社会现实,马二先生是人性在现实中的本真表现,也是文人"集体无意识"下人格的一种极致表现,还是作者历史理性回声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富内涵的词。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流变、"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基本内涵、"道"与文的交媾等三个方面试作探析。"道"之初乃是"物质"纠缠"精神"的产物,基本内涵为物、礼、乐、文。  相似文献   
3.
甄士隐的出家来自于曹雪芹对乡土人情的"有意"弃绝,即"隐去真事",借"贾雨村言"的构思需要;二丫头这一人物形象的不真切,则反映了曹雪芹对乡土人情的"陌生"。乡土的生活场景在《红楼梦》中没有得到具体的演示,只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而存在,在作品中体现为一点隐约的人事消息。  相似文献   
4.
匡超人遇马二先生非“江湖邂逅”之巧遇,文本内在逻辑的合理梳理表明,马二先生之“予”与匡超人所“取”,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出戏。匡超人言说孝道,表落魄的真正动机是希望得到马二先生的指点和同情。他流落江湖,难以找到谋生出路。回家后的“用心在孝悌”是为获得功名富贵而进行的人性作秀的表演。他的流窜江湖的恶迹是人性做秀被无望的现实剥离后“存在意义失落”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对当代语境下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进行分析,并和其所在的特定历史语境进行比较,强调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