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代的电脑加密技术为我们进行一般的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如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往来和进行合同文本的签署等。重点阐述了计算机的数据加密技术。  相似文献   
2.
1922年我进松江县立第一高小,国文老师王者五见我喜爱看书,就把教员办公室书橱里几包多年来尘封未动的《新青年》、《新潮》,一本一本地借给我带回家去。这使我第一次接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被誉为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的《良友画报》,是伍联德先生1926年在沪创办的。今年正值它创刊六十周年纪念。1984年6月,由伍福强先生继承父业在香港复刊的新版《良友画报》,今年3月间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酒会,还出版了一厚册印刷精美、包括有海峡  相似文献   
4.
一、开场自我在《老舍和我》那篇长达五万字的回忆文章结尾处,曾说过;“如果把我六十年编辑生涯分成解放前后两大部分的话,那么,解放前又可分‘良友时期’和‘晨光时期’两个阶段。前者得益于左联作家鲁迅、茅盾、郑伯奇、阿英等,……”现在这四位著名作家都已先后成了故人,其中对鲁迅,虽历经变乱,他写给我的四十九封书简,原物虽已捐献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他们回赠我的几可乱真的复印册页,仍保留在手头。因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出版研究年会在桂林阳朔召开,对我来说,旧地重临,今昔对比,更加触景生情。记得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在沪遭日寇无理查封后,1942年冬,自孤岛的上海内迁桂林。当时在这个“山水甲天下”的小小桂林城里,书店和出版社突增至120余家,大中小均有。著名作家茅盾、巴金、欧阳予倩、张天翼、邵荃麟、艾芜、熊佛西等群贤毕至。三家规模较大的印刷厂(上海迁来的“科学”,湖南迁来的“西南”,当地原有的“建设”),提供了出版书刊的有利条件;洋纸进不来,买不到,本地和邻省盛产土纸,质量  相似文献   
6.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的新闻画报。它每期最高印数曾高达四万份,半数分销海外各地,所以人称:有我国侨胞居住的地方,一定能找到《良友》的读者。在国内同类刊物中,也算它创刊最早,出版历史最长,编辑和印刷质量,也较高一筹。它是伍联德先生于一九二六年二月在沪创刊的,距今正好一甲子。现在上海书店把建国前二十年(一九二  相似文献   
7.
21年前的今天,光耀中国近代历史的五四运动在北京大学里燃起了第一把烽火,因为参与这一运动的人,抱着不惧迫害、不愿妥协的革命精神,他们不但把古文学打倒而建立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正宗新文学,他们所提倡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更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一场极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随着草根文化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事物被标注上了“草根”这层新的含义.面对草根文化迅猛的影响力,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草根的基本含义,并对现在社会上充斥着的杂乱不齐的草根文化加以区分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章试图通过草根文化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有人提出这样一句口号:“要当出版家,不要当出版商!”得到出版界人士的好评,我也表赞同。历次运动中,我就因“出版商”的罪名,屡遭批判。现在有人贬低出版商时,当然随声附和,以示自己思想的进步,而出版家确实是个值得尊重的称号,能戴上这顶桂冠,谁也感到光荣。最近学习十三大文件,懂得“我们要紧紧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出版社本身也是生产经营性单位,生产的图书,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