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普鲁氏兰沉淀和滕氏兰沉淀,近年来通过实验一致认为是同一种物质。进一步研究,普遍认为此络合物的分子式是KFe[Fe(CN)_6]。本人通过与表达式Fe_4[Fe(CN)_6]_3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人们社会预期发生调整或改变可以使利浦斯曲线变形。要使该曲线从恶性变转变为良性变形,必须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扩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加就业率等措施来创造良好的社会预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的这种情况,可以给旧中国经济安全和实现长期而稳定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新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再转化为本国的出口产品,这种跨国大流通过程中,产品的生产方式、要素投入以及所属关系都发生了改变,技术差距与比较优势的转化决定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和变化,现代服务业在其中起着促进转化的重要作用。其作用在于促进人才、科技、经济效益三要素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处理电解池电极附近的反离子问题时,不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生搬硬套。例如,电解NaCl溶液时,按照溶液中正负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别向阴阳两极移动的原则,在阴极附近应该有Na~ 、H~ ,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就总体上看,大多数课堂教学气氛明快而活跃。但也有这么一种情况,有的教师讲课很卖力,他在台上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却如腾云驾雾,辨不清方向;有的教师虽然教学十分认真,但课堂气氛却极不协调,学生对教师的举止洞若观火,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却如隔纱观画,显得朦朦胧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眩感。心理眩感是人们在注意时产生的一种干扰性心理反映,它是注意中心被一些不必要的刺激因素混淆或模糊引起的,是大脑皮层里优势兴奋灶发生神经联系泛化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识别和排除心理眩感?这是课堂教学中常常要遇到的问题。本文从教学信息传输和反馈两方面对眩感的实质作出探讨,认为运用求异思维和韦伯定律进行观察、实践,从教学情境中突出注意中心,就可以消除心理上的眩感。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