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课文的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做了以下种种尝试.一、紧扣课题训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课题与内容的关系时,可进行这几种练习.(1)更换题目.题目改换之后,可让学生讨论体会该题目与原内容的关系,是否起到了文眼的作用,并比较与原题目的区别、差距.如把《我的叔叔于勒》试换成《唯钱是亲的悲剧》怎样.(2)试拟题目.教师选取现实生活中跟教材同题材的素材,让学生给予试拟题目,然后来研讨新题目是否适合所取素材的内容.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就可以慰问南疆英雄的活动为内容,进行拟题目的练习.学生可拟为《战士在我心中》,《理解  相似文献   
2.
引导之术贵在问。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巧设提问,需要施教者能够斟酌一下适度,选准一个角度,设计多一点梯度,挖掘加一分深度。在此四度上下功夫,常可取得捷足先登的效果。一、适度。提问并非要充溢于课堂的每一环节之中。过多,俗而易怠;过少,少扉少启,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多少要适中。设计提问也要因文而异:意浓蕴深之文,易意会体味;激情坦荡之文,易诵读语感:此二者皆不可多问。唯有牵上挂下关联肯綮或语义精妙之处,大有提问的必要。例如教授《最后一课》,当研析到平日贪玩的小弗朗士今天却十分认真听讲时,就可趁机发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抓住这一关键情节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就能揭示出本文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题旨来。情景发问,也有把握之必要:或在困惑之时,提出一关键问题,指明思维方向;或在众说纷纭之际,选取一说,提问讨论,得出结论或推出谬误;或在答案暴露无遗之时,提出一深层问题,导出更有意义的内涵。二、角度。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的透视度,但最佳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