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代汉语语素的非语素化是语素失去音或义的变化过程。从"存音失义"和"存义失音"这两方面出发,可将非语素化类型大致分为切头词与生动后缀、析形词与析音词、借用外来词、谐音借代词、类推变词、联绵词与拟声词、儿化和合音词这些小类。汉字书写和口语发音是促使非语素化产生的两大动因,且这二者本质是对词内部结构和形式的"重新分析"。而该现象的根本成因是受到汉语音形义的互动特性、语言经济性与语法作用、民族的文化心理与个性和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出头"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典型动词,自中古初期至近古晚期,经历了由原本临时搭配而成的"动+宾"结构到逐渐固化为动宾短语,再到最终成为一个支配式双音复合词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出头"的语义也随之进行了从本义"伸出头、露出顶端"到"从困境中解脱;出人头地,超出其他"义,到"出面;带头"义,再到"(用在整数后)表示有零头"义,最后到"货物畅销"义的演变过程。在双音化趋势下,"出头"结构词汇化历程是在长期的语用中通过转类完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