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化上的一代巨人。由于其深谙中国传统化之精髓和马克思主义化观的真谛,为中国的新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探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化观的内在先进性,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业是创新的过程和载体,创新则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归根到底还是创新的问题,尤其是大学创新的问题。因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只有当高等教育能够持续、成规模地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时候,才能使创新创业真正成为解决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道路上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借鉴西方大学的创新精神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发掘和捍卫中国大学和教育发展历程中并不少见的创新元素和传统,重新树立中国大学创新的宗旨和精神。也只有根植于本土和自身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才最容易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民族的共同理念。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考虑中国文化,多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加以分析,他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文化的变迁与发展,论证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遁古只有僵死,变古方能常青,“革新的文化”是“革旧”与“立新”并举的文化,文化建设中的“破”与“立”有着连贯关系的存在;而要建立适应社会的文化就必须先从人的本质入手,以人性为基点去探究文化建设的本源,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符合人性、抬高人生”的文化,是要以文化为手段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傅斯年力图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找最合适的契合点,以打破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悖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