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回归自然     
邵一萌 《小读者》2010,(1):24-25
周六的早晨。天气真好。 久违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我脱下外套.连同那世俗的气息一起抛在身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文化深度探索逐渐成为中国年轻一代关注的焦点,社交媒体的普及为非遗活态传承空间得到充分拓展,本文试从传播学视阈探索短视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的发展趋势。【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活态化”传承能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者与视频受众带来经济与文化的双向扶贫,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与保护的终极目的。【结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着传播方式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创作主体驳杂和创作优质内容困难等困境。【结论】需要善用互联网思维,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影响渠道,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IP以及推进短视频海外传播,从而探索、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乐观、爱、诚实、勇敢以及信念等五个方面应该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所共有的品质。译者认为其内容是有参考价值的,虽然最后一点中涉及到“上帝”、“祈祷”等等,但只要阅读者了解其社会背景,完全是能够加以辨别而无碍全文的。  相似文献   
4.
年龄只有16岁,搞发明创造的“工龄”却已有7年,作品获市一级以上奖项近60个,这就是刚获得首届“全国十佳中学生”称号、就读于广州市广雅中学高一的汤俊良。“全国十佳中学生”是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授予中学生的崇高荣誉称号,今年的“十佳”中,汤俊良是发明创造作品获奖最多的学生,2003年,他就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光荣称号。自小学三年级起,汤俊良便开始参加课外兴趣班,当时他对改造四驱车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搞小制作、小发明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