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不韦在秦统一事业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兵革不休”,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秦实现统一的过程中,秦始皇等人固然有卓越的历史功绩,但是曾连续两次任秦相国,一度代理国政的吕不韦,也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他在秦统一中的作用,不仅被一些人忽视,而且有的甚至认为他曾经妨碍了秦的统一事业的发展。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公正的。为了恢复“吕氏的真面目”,给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我们不妨认真地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由陈涉首事的农民起义,一开始就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以秦二世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并迅速建立了以陈涉为王的新政权。陈涉政权的建立,对于秦末农民战争的蓬勃发展和秦王朝的被推翻,对以后的一些农民起义,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探讨这一政权建立的历史条件、性质及其失败的原因等问题,对于整个秦末农民战争史的深入研究,对于目前关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史学的成长与发展,固然得助于有利的历史条件、适宜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但这一些,毕竟还是外部因素,而外因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因此,研究秦汉史学成长的原由,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深入探讨其内因。谈到史学发展的内因,自应从史学家说起。这是因为,史家是史学的主体。史学水平的高下,取决于史家才能的大小。如果没有素质良好的史才,没有一批卓越的史家,史学的成长是不可能的。本来,我国早在殷周时已有史官,在史官中也有不少的史才。但由于其主要任务还不是修史,因而还不是严格意义的史家。史家的出现,始于修史活动开始出现的宗周春秋之际。经  相似文献   
4.
正确评价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过去统治阶级对历史真象的种种歪曲,不仅有意无意地抹杀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也对不少不为他们所“欢迎”的英雄人物,有过否定歪曲之处。做了千余年反面教员的曹操,便是其中的一个。所以我是完全同意为他翻案的。但目前的讨论中,似乎有两种偏向:一种是有些同志说曹操一切都好,把他做的坏事也说成好事;另一种是有些同志说曹操一切都坏,把他做的好事却又说成坏事。这两种偏向,我认为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今年是他逝世二百七十周年。明清之际,他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湘西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他学识渊博,著作繁富,在史学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史论。《读通鉴论》、《宋论》是史论的杰作。《尚书引义》、《诗  相似文献   
6.
一、顾炎武史论的历史价值顾炎武,宇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进步思想家和杰出史学家。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远古的历史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之前,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传说时期。这个时期,大约和我国古代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相终始。原始氏族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没有文字,没有文字书写的历史记录,因而也没有史学。不过,在其缓慢发展过程中,却逐渐产生了历史传说,并获得了极为充分的发展。远古历史传说,是远古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史学产生的渊源,是先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总结这一遗产,探讨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内容、特点与价值,对于原始社会史特别是对史学史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同志诞生九十周年。郭老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郭老博通古今,成就卓著。他既系统深入研究了秦以前的历史,发现和论证了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也认真探讨过秦以后的历史,解决了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仅就秦汉史的研究来说,郭老从二十年代后期起,至七十年代,一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学,在西周春秋年间产生之后,经过战国,至秦汉时期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正如白寿彝先生所说:“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第二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史学的成长,确是秦汉时期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特点的构成及其主要标志,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上篇着重论述了秦汉时期史学成长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但是,这种特点的形成与成就的取得,必然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而认真研究这些社会历史的条件与环境,对于从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内了解秦汉史学成长的深层基因,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愿在这方面继续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