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好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练好数学基本功,是我们小学教师的责任,但这还不够.课间,我常见三五成群的学生围在一起各抒己见,其思维之活跃更胜于课堂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一代文学宗师鲁迅用手中的笔为我们塑造了许多艺术典型:祥林嫂、阿Q、闰土……同时也以其崇高人格、深邃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然而曾几何时,有人说鲁迅“偏激”、“激进”,作品离现在太久远。是的,鲁迅作品对中学生而言,不乏“晦涩”,可是作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生成性语文课堂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语文是一门母语教育课程,"以本为本,唯本为上"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5.
所谓“体验性教学”,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现代技术与文明正在使人类的神经末梢与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的生存形式越来越丰富,然而生存形式的丰富并不等同于生命内涵的丰富。学生要发展,就必须学会体验。体验性教学不同于以往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性教学。在讲授性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都不会超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范围,学生获得的结果是唯一的,必须与教师设计的结果一致。而体验性教学,强调以互学的…  相似文献   
6.
巴西的保罗弗莱雷在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性,这就是教学的对话原理。”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须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渐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观点、解释的碰撞、消解、转化,走向融合和升华,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生命智慧与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7.
郁萍 《科学教育》2010,(1):30-31
语文课的导入设计早已成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导人重形式,重表象,重热闹,为导入而导入,方法与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其实导入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环节之一,为引导学生沉入文本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为落实教学目标做铺垫。那么,怎样的导入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解读和钻研文本呢?  相似文献   
8.
正一、高校后勤收入分配现状(一)薪酬制度改革与后勤改革不完全同步自1999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式开始以来,各高校纷纷成立后勤实体,并大多采取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按照这一思路,各后勤实体也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收入分配方面,仍然延续了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模式,在具体分配制度上,后勤实体内部出现了在编、非编员工之间各不相同、互不相干的多种分配制度,缺乏总体设计。(二)现行的薪酬制度内部不能完全体现收入分配倡导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现行的薪酬制度内部不能完全体现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9.
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生成性语文课堂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郁萍 《现代语文》2007,(3):85-86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文学教育,将会导致人的情绪或情感方面的缺乏,情绪或情感的缺乏将导致思维功能的障碍。有哲人说,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生互动方式是对话、交流式的,而不是传递、问答式的。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是一段以心交心,以情动情,以智启智的精神生活,不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对学生的单向传递,也不是师生之间的问与答。职高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带着强烈自卑、灰暗心理的失落群体,他们的文化成绩差,无奈之中选择了职高,他们失意、抑郁、迷惘,如此的特殊群体,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文学作品给予他们精神营养,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