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问题是不需要讨论的—比如自然灾害发生时记者应不应该到第一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从业需求和职业操守。有些问题则是必须研究的—比如在承受苦累风险之外,怎样在一线完成记者的新闻采写任务。  相似文献   
2.
读评价报纸,总爱说什么什么气息“扑面而来”,其实,人们感受到的这种气息,就是我们说的风。风是读对媒体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第一印象。也是媒体自身形象的展示。说窄一点,它是字的风格,理解的广义一些,那就应该是化和风气。  相似文献   
3.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在一个国家最伤痛的时刻,吟诵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军歌,义无反顾地与我们的救灾大军一起出征,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不约而同的选择。大自然用震级、烈度……显示着它的力量,而媒体则在用新闻事件传播、记录着人们共御天灾、共克时艰的历史场景。恰如英国史学家埃尔顿说:"对文明史而言,如果我们所思、所为、所说或者所经受的任何东西没有留下痕迹的话,就等于这些事实没有发生过。"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有一句名言:“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其实。书与读书人的产生也是如此。遥想人类在蛮荒年代。某人对天地问发生的某事感到了惊奇。便用某种符号记录下来。后有好事者见了,先是询问、了解这符号记录的,事,然后进行传播;再接着碰到也有同样兴趣的人,将听到的事与自己早先或刻或画在山洞的那些符号归置、串联到一起……于是。最早的书和读书人大概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一、眼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选题是有质量的国际评论的大前提 既然我们把《解放军报》定位为一张主流大报,就应当对国际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对风起云涌国际新闻我们视而不见,只把版面当作种点夏瓜秋枣的自留地,那这样的报纸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分量的。《解放军报》之所以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军内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对国际问题的视野与声音。  相似文献   
6.
先从一个数字说起——中国共产党一大13位代表中。有5位是办刊物办报纸的。按今天的说法,他们就是媒体从业人员。而其他的每一位,都是报刊的重要撰稿人,按今天的说法,无一不是“大腕”。我们当然无法和这些前辈伟人相比,但是,这个数字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优秀的媒体工作者。必须是思想者、学者和读书人。  相似文献   
7.
回望一个数字使我们对新闻事业充满了庄重感——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5位是办报纸办刊物的,其余的无不是报刊的重要撰稿人。青年毛泽东挥洒于当年报刊上的激扬文字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  相似文献   
8.
六百勇士斗死神雷场放飞和平鸽云南边防扫雷部队提前3个月完成扫雷使命,262平方公里和平土地移交边疆人民徐文良,郑蜀炎本报昆明9月24日电亏南边防扫雷部队在建国45周年前夕,向祖国和人民放飞一只和平鸽:提前3个月完成云南边境大面积扫雷使命,将全部清除雷...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足迹往往取决与他思维运行的轨迹。 太空中物体运行的轨迹有一定的规律,但地心引力、日转月缺等都会对它的运行速度和路径产生影响。推而想之,记者也是如此,如果发生突发重大事件时,你的采写甚至生活没有随之发生一些调整变化,那起码说明你还没有进入记者的思维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事。难用巧合、偶然等词说明道清——在嘎隆拉隧道打通的头一天,也就是西藏墨脱即将出现真正的公路前夜,对那片神奇的土地情有独钟的解放军报社军事部原高级编辑周宗奎同志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