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青年是社会价值观念中最具有先导性的群体,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最富有理性思维的群体。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已经发生了转变,体现出它整合的新特征。任何上层建筑都由它的经济基础决定。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全球化、信息传递手段、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2.
群体心理对个体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这个年轻而又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心理敏感、不稳定,极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心态。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重视,灵活运用群体心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品德优良大学生是指品学兼优、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国家法律、具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大学生。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品学兼优者。因此,研究品德优良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培养途径,是品德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意愿、评论时政的重要渠道,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不够理性、不够科学等问题,对高校和社会稳定形成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需要社会、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从学生的需要角度,借鉴并弄通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即人的需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出发点,思想品德教育是达到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方式与途径。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励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培养身心健康、品德优良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