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郝朝帅 《文化学刊》2011,(3):176-179
《罗坎村》出现于2008年岁末(《人民文学》第12期,作者为现居美国的学者作家袁劲梅),一时间风生水起,很多专业人士把它认作该年度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北京大学的小说年选《2008中国小说》非常及时地将其收入并给予了较高评价——要知道,这些评选者们可谓是一批虔诚的文学信徒,  相似文献   
2.
虽然红色年代建立起的"革命文化"在当下社会心理结构中已然衰落,但近些年仍有一些影片通过表意策略的调整在试图重构"革命文化"的精神认同,比如《张思德》、《硬汉2》以及《厨子戏子痞子》等。这些影片要么讲述了另一种"人性"话语,要么以退为进坚守着英雄情怀,要么在癫狂表象之下重返革命叙事。这些表意策略的新变也为未来"主旋律"影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样本。  相似文献   
3.
1980年代建构起的"理想主义者"这一"文化身份",成为今天人们看取王蒙思想"演进"轨迹的参照标准。而深入王蒙的创作和生命历程来考察,则可以发现这一"身份"定位并不可靠。当年"复出"的王蒙并不是简单地从早年的"理想主义者"彻底退回到"现实",他对极端理想主义的反思和质疑从少年时代起即表露无遗并一以贯之。同时在他心中,也从未放弃过理想主义情怀,只不过是从早年唯美式的乌托邦信仰转化为后来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4.
郝朝帅 《文化学刊》2013,(1):161-167
电影《金陵十三钗》问世后受到了较多的非议,这其中透露出以何种姿态面对历史悲情的意见分歧。对于民族记忆中最深痛的那段历史,当代走过从无法言说到直面惨痛的一个过程。而这种直面伤痛的文化姿态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处境,又与今天人们面对世界时普遍的自信心态,形成一个值得思考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作为年度热播剧,在高收视率的背后,《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潜伏》在观众口碑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作为典型的大众文化品种,成功的电视剧必须要呼应当下时代社会现实,紧扣时代心理,形成受众认同。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人生》和《哦,香雪》;在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地关注到新的时代语境中出现的城市和乡土之间的文明冲突,表达了作家对变革时代的困惑。这两部作品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在其后的文学作品中被不断地再现、扩展和深化。随着时代和文学的发展,两部小说日益体现出它们当代文学史上的开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