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生非半龄     
郝麦收 《今日科苑》2011,(7):170-171
<正>"人生非半龄,半龄大陷坑。朝红夕亦红,放眼揽全龄。"这个顺口溜揭示了半龄理论对人生价值实现的危害、全龄理论对人生价值实现的功能。所谓半龄理论就是用传统的年龄概念观察人生,把半龄误为全龄,缩短创生年龄的理论。突出的反映在准老龄人(51~60岁)和老年人(61~80岁)身上。他们普遍地认为人一退休,就船到码头车到站,该休息应休闲了。这就是半截子人生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教子三步曲     
编者按:郝麦收同志的教子三步曲,其精神是促其儿子早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迈向独立的人生。这一家教思想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值得倡导。"人之初,先成人"、"自谋职业议市场"这两步曲的具体做法是可以仿效的。"双向自主协议"这一做法,应从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学其精神。不必照搬。应教育子女在成人之后不要再依赖父母;当父母失去劳动能力之后,要赡养父母。我,我妻子,我儿子,构成了倒三角的小家庭。我们是1979年春领取独生子女证的,是中国第一代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家庭。我们是几千万独生子女家庭的一个细胞,也是当代…  相似文献   
3.
当年,“小二黑”们冲破父母包办婚姻的枷锁,终于获得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权利,对于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婚姻制度这是一次婚姻革命,几十年后,“老二黑”们为追求晚年幸福、在丧偶后想再结连理共谱晚情,这本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好事,哪想到一道无形的枷锁再次禁锢了他们的梦想,这副锁竟是被他们的儿女所强加的。儿女们考虑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心情,他们唯独不能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想想老人的需要,这是不是太自私了? 郝麦收先生针对目前老年再婚面对的种种难题,提出了“老年协议婚姻”这一较实际的解决方法。他多次撰文倡议,多方呼吁,他真诚地想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做出一份努力。虽然这只是郝麦收先生的一家之言,但他的倡议得到许多老年人的赞同,有关部门也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我们期待着相关政策尽快出台,使老年人早一天轻松愉快地投入金色晚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