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尊个性而张精神”──重提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思想是一个具有终极价值的文化命题。本文通过对“立人”主张的深入认识,进一步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个体的人的素质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女性主义诗歌,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对男性传统的挑战,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对女性自身价值的确认,但其强烈的性别对抗姿态,也加剧了两性之间的对立.市场经济的到来带来的将是女性诗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视角即人称问题,是解读鲁迅小说的关键。鲁迅小说最常用的叙事方式是第一人称,其叙述人“我”既是一个经常出现、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艺术形象,又带有鲜明的作家主体特征。认识“我”的作用及其形象内涵对理解鲁迅小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意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尤其是把西方叙事学中的“反讽”手法运用到鲁迅小说研究中。本文主要从结构反讽、性格反讽、言语反讽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但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鲁迅作品内蕴的把握并不全面.鲁迅小说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体,离开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对鲁迅小说的误读.中学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对鲁迅作品内容的解析,对其形式研究却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6.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