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我教小学数学近二十年了,许多教材教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我还是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有时上一节课,我备了二、三次才到班上去讲。下面谈谈我对备课的认识和做法:1.备教材,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各册教材、各个单元、各个例题、各个练习,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我钻  相似文献   
2.
口头禅,很多时候能反映某些问题。那些高频率使用的口头禅,往往反映着一种深层次的观念性的东西。比如说,在总结或评价一堂好课时,人们总是习惯于脱口而出“学生配合”。换句话说,人们是把“学生配合”作为一堂好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或成功经验加以强调和总结的,认为没有“学生配合”,要上好一堂课几乎是不可想像的。即使在课程改革实验已经推进了两年多的今天,这种看法依然十分普遍,十分盛行。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暗藏谬误,值得深究。“学生配合”,配合谁?当然是配合老师;配合什么?自然是配合老师的教。所以说白了,“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成长纪录式评价的形成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成长纪录式评价是一种以学生的成长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经纬,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的纪实为重点,融全面素质的发展性评价于诊断、形成、反馈的过程当中的开  相似文献   
4.
5.
<正>西方人论美,标举崇高和优美;中国人谈艺术,好分阳刚与阴柔。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崇高与阳刚对应,优美与阴柔并举,便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优美”与“阴柔”大体上属于同一类概念,尤其是以崇高和阳刚作为参照时,它们的共同性质便显得格外分明。例如,花园里一块草坪和广阔的草原相比,维纳斯雕塑与大卫雕像相比,其结论是不言而喻的:草坪和维纳斯雕像属于“阴柔”或“优美”,草原和大卫雕像属于“阳刚”或“崇高”。这种判断人们凭直觉便可得出。可是,如果不是参照崇高和阳刚,而要求人们面对相似的对象,作出或优美或阴柔的判断时,人们就会觉得,“优美”与“阴柔”并非完全对等的概念,它们在很多场合下难以互换。例如,一片小景,说它优美是恰到好处,若况之阴柔,则嫌生硬别扭;李清照的词,言其阴柔之美,可谓深谙词作之昧,若仅  相似文献   
6.
《野火集》是龙应台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其1985年前后所写的报纸专栏文章。这本杂文集以其思想的火花风靡台湾,大有燎原之势。其矛头直指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社会现状——社会秩序混乱、道德赤字、教育不公……在其最有名的篇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龙应台怒斥国人面对河山污染、地方不靖,要么麻木不仁,要么忍气吞声的普遍社会现状,呼吁每一个民众要敢于冲撞权威,向政府说"不"。这种批判  相似文献   
7.
我是江西共大南城分校首届毕业生,家住在南城县上塘公社棠下大队,我们这个大队,过去是有山不长树,座座光秃秃,人们管它叫“赤膊山”。当地贫下中农做个水桶,编个土箕,都得到七十里外的地区砍木伐竹,既费力,又耽误生产。从一九五四年开始,有些群众就陆续上山栽过树,结果是春天种,冬天光,人们就泄气了:“年年栽树一场空,再栽也是枉费工”。难道说咱棠下山就栽不成树?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让这荒山披上绿装。一九五八年,共大南城分校招生的消息传到咱们队里,听人说,这个学校有好几个系科,有农业,也有林业,毕业后仍回原地工作劳动。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地报了名,为了改变家乡“寸木如金”的面貌,我选择了林学专业。在共大我一共学习了四年,根据社来社去的原则,一九六二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农民。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考试命题中,选择题使用得很普遍,占有一定的比例。它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叫做“题干”,由问号或陈述句组成。陈述句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另一部分叫做“待选项”,或者叫做“备选答案”。一般选择题的待选项有3至4个,其中有一个答案题是正确的。也有的选择题的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称为多重选择答案题,下面将编拟选择题目的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木蒙缁嵛侍?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必须明确科技对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作用,强调科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动力性和先导性作用;科技发展应体现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步伐,以信息、知识和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