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简单地说就是辨别异同。比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境的启发下,引导学生辨别相关数学知识的异同,从而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同时培养自发地比较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前思考】苏教版实验教材《折线统计图》是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设计教学过程前,我作了以下思考:(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仔细研读课标、教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以下几点:①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相似文献   
3.
<正>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空间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学生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成了教师头疼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这一学习内容本身的特点是相矛盾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