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熹的代表性山水诗《九曲棹歌》传入韩国之后,影响整个朝鲜朝并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九曲文化。不同于过分强调文本义理内涵的同时期众士林,李混心目中的《九曲棹歌》是写景和抒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优美山水诗。  相似文献   
2.
韩国自古以来是中国诸多先进文化传向世界的必要通道,并把这些文化大致保留至今,现今韩国各地保存完好的众多书院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本文通过中韩两国书院的历时性比较,梳理其不同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不同的文化内蕴,来探询书院这一中国千年古木的强劲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朱熹的代表性山水诗(武夷棹歌〉传人韩国之后,影响整个朝鲜朝并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九曲文化。不同于一路高唱颂歌的李混等人,〈武夷棹歌〉在李溟心目中绝非。圣诗”,却是存在不相适宜的“戏褒”之词、且“典故”也引用不当的问题之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圆器,建盏可以在陶车上一次性拉坯成型,这种成型方法工艺相对简单、拉坯难度不大,加之节省泥料,可谓是建盏之所以为同心圆结构的第一个原因;而作为茶器的建盏,这种同心圆结构设计为整个点茶过程的完满推进提供合理而有效的结构空间。  相似文献   
5.
讲学功能,作为书院的本质所在;而祭祀作为一种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基于对“考亭书院”、“鳌峰书院”、“叔圭精舍”这三所书院所奉祭主的考察,分析书院所奉祭主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康熙帝介入思想与文化传统,将政治势力延伸到文化领域,并不是以政治权力去削弱、对抗文化传统,而是力图结合"道统"与"政统",在把自己塑造成政治权威的同时,又成为"道统"的代言人;这种对"圣君"形象的追求与角色定位,从康熙帝御赐给清初福建书院的各种匾额或图书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通识对常识、对科学的超越,是对人的生命本然、终极目的与理想等意义世界的观照。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办学理念,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课程来落实,通识教育也必须由通识课程来完成,这是一个由理想向现实转换的过程。本文在分析我校目前通识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发展思路的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番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矫正乡音机关,正音书院是中国书院史上独有的一道风景,其兴衰集中体现了书院与科举的密切联系。它既不是儒学大师讲学之处,也不是供奉先师之祭祀之所,更不是储藏书籍的场所。通过对正音书院这一风景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非传统意义书院的另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朱熹“武夷棹歌”的空间结构切入,分析和欣赏诗人运用意象的并置、套叠、错置等方法构筑的诗歌空间结构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