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了当代师范教育改革的焦点.在众多的尝试中脱颖而出的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就是近年来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改革措施.虽然其具体的建设规划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论证,理论上也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斟酌的地方,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教育实践基地天然地具备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优势,因而在弥补由“学院化”倾向所造成的缺陷上,至少从理论的角度讲,它应该是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教育团体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教育团体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合法化,成熟化和调整分化四个阶段,其黄金时期出现在从1915年至1935年的第三阶段,此时的教育团体规模大,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活动空间相当开阔。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实践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能动性与现实性是教育实践的基本特点,优质的教育实践是正确积极的能动性与效益好效率高的现实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的科学哲学中 ,存在“公认观点”、主观理论观和语义学理论观三种不同的“理论”界定 ,综合这三种界定的合理成分 ,便形成了一个可行的“理论”定义 :理论是表现为命题系统的理性认识成果。照此定义 ,能建立一个现实的理论评判框架 ,而根据这个框架对教育理论进行类型分析 ,表明教育理论也是一种合格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有了它,儿童的心灵就拥有了一片"最灿烂的阳光".抓住了教师良好人格的培养,就等于抓住了教师教育的灵魂;看到了教师人格研究的重要性,就等于看到了教师研究的一个关键.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教授的《教师人格论》(科学出版社)就是这样一部学术专著,它抓住了教师教育的灵魂,看到了教师研究的关键. 这部专著从探索教师人格的内涵开始,系统地反思了教师人格的历史演变轨迹.深入研究了教师人格的发生机制、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认为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意志、智能结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内在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教材的“知识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知识点既是制约教材质量的基本要素,又是发展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基点,我国现行的教育学教材在知识点存在类型单一、重点有所遗漏以及规范性不强等问题,致使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最主要的是教育研究水平不高、体系的不同设置和缺乏足够的教材研究,为了控制教育学教材知识点的质量,我们在教材编选时必须把定知识点的结构性,可检性以及教学适宜性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尊师传统是一个在历史叙述、价值预设、伦理规则和资源支撑方面均存在较强异质性的传统 ,尽管它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其内在的许多缺陷使它无法很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因此 ,必须通过强化教师的内在资源、确保较高的收入水平、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教师权利义务的监控机制等 ,来促进我国尊师传统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8.
经典研读是人文教育非常基本的途径。人文教育中有关经典研读存在着永恒观、相对观和权威观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各有千秋。在人文教育中实施经典研读必须注意营造适宜环境、确保研读质量和重视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素质教育理论的要素、结构、感性基础和理论水平 ,以及素质教育实践主体的实践意愿、能力和实践成效的分析表明 :素质教育总体上具备了较强的理论性和一定的实践性 ,但在理论的理性水平和实践主体的实践能力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缺陷 ,在提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过程中 ,要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稳健行动、立足于有效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简论《教育研究》的作者群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科学同其它科学一样,它的生长依赖于社会需要、本部门科学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科研工作者素质三者的整体状况。其中第三种要素是最活跃也是最易控制和改造的。因此,对研究者的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相当重要的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教育研究》作者的分析,管窥我国教育科研队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