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甲骨文、金文大量使用通假字.这些通假字和本字二者之间在语音上相同或相近.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二:一是本有其字而写了别字,即“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经典释文叙录》引郑玄语);二是本无其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与典籍文献中通假字成因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2.
陈澧评传     
陈沣,字兰甫,祖先是江南上元人.祖父捐职布政使司理问,迁广东番禺.父候补知县,生二子,长名清,沣是次子.陈沣自幼聪颖,九岁已能作诗文,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乡试中举.以后,他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到咸丰二年(1852年),一共赴北京参加会试六次,但都未考中进土.按清代乾隆以后的规定,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可挑选作知县或担任教职,名为大挑.陈沣大挑得二等,被授为河源县学训导.他本来认为自己“不能治民犹可以教士”,“天下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