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品德与生活》辽师大版教材的主要教学资源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他们在生活、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几课就能完成的,甚至有的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强化,不断的督促和约束。在具体的教学中,预习、授课、复习等活动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其中期末复习环节必不可少。针对《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期末复习,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把握教材特点,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由7个单元22课组成。在上册教…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使得品德课教学出现形式化的倾向.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帮助教师从困惑与误区中走出来,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辽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温暖和快乐,从而更加关心、热爱集体,主动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懂得与同学共同创建和谐、民主、进取的班集体。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是让学生在学习了“春天的故事”,初步感受到自然美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知道风的形成及其作用。通过制作风车,使学生产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使得品德课教学出现形式化的倾向。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帮助教师从困惑与误区中走出来,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辽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对生活中的绿色植物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生活中绿色的空间。教学安排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认识绿色食品开始,进而理解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概念,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绿色,绿色已成为各个领域中健康、环保、向上的代名词,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