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思想教育管理是高等师范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高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实施而建立的。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的逐步加强,思想教育管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就业市场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就业难"已成为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破解"就业难"鸿沟成为高校发展崭新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提出开发"嵌入式"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开发"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创设开发就业能力提升的情境三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逆反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方产生和当事人的意志和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和行为。逆反心理是社会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不系统、未定型、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无论是青年人、中年人或老年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青年人尤为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教育者相反的思想、理论观点及相反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等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党员教职工是我们党的队伍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这支队伍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都比较高,管理服务能力也较强,在高校的各项具体工作和活动中,他们是代表和体现党的意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服从分配、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发展是一个体现社会需要变化的过程,受社会变革、就业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自主化、多元化、大众化的趋势。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迁在总体上适应了社会转型的变化,标志着大学生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取向和进步态势,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校中文科八一级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注意钻研教材,研究改进教法,并加以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鼓励。我们从学生的习作中摘编了一部分,供中学语文老师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知识升华和转化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与气质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理性与价值判断、科学与人文等素质相协调,真善美相统一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9.
高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教育中功利倾向过重、人文精神缺失等弊端,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1995年以来,高师文化素质教育经过了试点、推广和普及三个发展阶段,逐步确立了基础性、内在性、综合性、主体性等教育理念,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也存在着观念转变不到位、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科学化、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以及知识内化为素质的途径不畅通等不足÷高师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更加注重通过文化知识的内化和氛围的熏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导引、精神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从综合的角度解决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为师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