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的深层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个涉及每个民族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复杂过程.其中,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会不会发生矛盾,会发生怎样的矛盾,就是一个经常引起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量子论统计特征所涉及的认识论问题主要有是观测过程中主客体关系问题以及经典物理学语言的局限性问题。量子力学在认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突破了把"现象"归之于自在事物自身的东西的直观观念。"现象"和"规律"均不是自在的东西,我们能够认识和把握的是在实践场域内客体间相互作用中所发生的"事件"及其运动规则。与胡塞尔的"经验视域"相比较,胡塞尔把经验视域局限在纯粹意识范围之内,而"实践场域"则是感性活动的领域,是超越了纯粹意识的感性世界。  相似文献   
3.
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南开大学哲学系主任阎孟伟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计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是根据他们现在的需要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出现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的灵魂,而且在学术上成为中国现代哲学的主导理论,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堪称丰实厚重。但是多少使人感到缺憾和困惑的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方法论问题,却是一个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由西南大学倪志安教授主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可以说是对这个几近荒芜的园地的一次辛勤的耕耘,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理论奉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内涵具有十分重要、十分独特的意义.而在马克思之前,康德和费希特分别对感性世界作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阐释.费希特从纯粹自我的纯粹活动出发,把感性世界理解为由“自我”设定的“非我”的世界,由此确认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并认为人的存在必然面遇世界的二重化,即作为经验世界的感性世界和作为道德秩序而存在的“超感性世界”.但他认为,人作为理性的能动的“自我”是可以把这两个世界结合起来的,即通过自我的实践活动,可以把作为超感性世界的道德秩序建构到感性世界中.马克思则从人的能动的感性活动出发,以人的存在和人的活动的对象性为依据,对费希特哲学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和改造,把感性世界理解为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基础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文明时代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上理解文明所标志的社会进步状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本书中阐释了他对"文明""文明时代"和"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解,指出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基本特征就是对财富的追求,使社会分裂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经历了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三大奴役形式.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发达商品经济意味着古代文明发展为现代文明,它创造了巨大的文明成果,但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文明的悖论,如自由平等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商品拜物教、消费异化和世界体系的对抗性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发展因素,推动着人类文明向更高的历史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就是人的“解放”。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把人的“解放”过程区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政治解放的内涵。政治解放是市民社会的革命,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政治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视野中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手段的日益发展,社会生活体系越来越具有异质性,相互冲突的利益角逐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使如何确立统一的、普遍的、共享的文化精神成为困扰社会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在经过几个世纪发展成熟起来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断蓄积,持续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诱发难以克服的文化矛盾,使整体社会生活的内在协调难以实现。对此,西方学者不乏深切的感受和清醒的认识。我国正在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分析其生产的社会根源,对于把握和解决我国随着经…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复杂局面和演化态势 ,使康德的“普遍历史观念”重新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康德是把“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和“永久和平”这一历史进步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战争的教训和商业精神的发展上。解决目前西方社会的困境 ,哈贝马斯认为 ,应把民族国家的社会福利国家职能转让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跨国经济的政治共同体 ;德里达主张用“即将到来的民主”这个观念来取代传统的“世界主义”观念。这充分显示康德普遍历史观念在当代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坚实可靠的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学说和人的解放的学说,使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