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阚景忠 《学语文》2003,(4):42-43
串讲法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同时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有生命力的方法。它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其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推行的语文新课标,强调传统语文材料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不仅在给出的课外阅读内容中有许多我国传统的名作名著,而且依据语文新课标编写出版的新版语文教材,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文言文的比重。语文教材这种在内容上的变化,曾引发了人们的许多思考。记得前些年山东省的某家电视台,就曾为语文教学该不该教文言文开展过民意调查,调查的对象有中学教师,有商店的售货员,也有大街上散步的市民。  相似文献   
4.
阚景忠 《现代语文》2003,(11):46-46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六册的《鱼我所欲也》一课,是选自《孟子·告子上》。文中有这样几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其中的“一豆羹”,教材只注“豆”没注“羹”。许多教辅材料将“一豆羹”释为“一碗汤”,这一解释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解释应为一碗菜,更准确些说,应当是一豆菜肴。理据如次:其一,“羹”上古的含义不是汤,而是煮制的带汁的菜肴。“羹”的本义是调和五味煮制的有汁的肉食,《说文》:“羹,五味(调和)羹也。”有时也在其中加些蔬菜,煮制成肉与蔬菜相混合的羹。…  相似文献   
5.
古文不标点断句,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与汉语的对称性、声律、虚词等有关,与早期古籍的成书过程与流传方式有关,还与古人的训诂和保守思想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商品占领市场,需要有作为商品标识的商标;企业树立形象,要有代表其性质与特色的企业标识;对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评估、认证或监督,也有一些法定的标识。因此,汉语中的“标识”一词近年来活跃起来,使用频率有所上升。但电视上、广播里经常将“标识”读为“biāoshí”,这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