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年级儿童刚入校门,识字量很少;感知缺乏目的性、持久性,头脑中自然事物的表象储备较少;注意不集中,且带有很大的无意性,概括还处于直观形象水平。这些,都给《自然》课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他们又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动脑等特点,《自然》课学习的内容又与儿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所以,通过《自然》课对一年级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是可以办  相似文献   
2.
在培养小学生归纳能力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学不得法,就很可能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很难找出新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下面就结合五年制数学教材(第七册)中“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产生。 根据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否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可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两种,本课在指导学生认识射线和角时,应注意培  相似文献   
3.
小学思想品德课,除了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认识外,还必须运用形象感人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我县黄马乡中心小学章广仁老师在教三年级《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时,运用幻灯和录音等电教手段,  相似文献   
4.
八六年秋以来,我们引进了中央教科所教改实验组李志超主任提出的自然“七字教学法”进行实验,经过一年多教学实践的检验,证明是可行的。现简介于下: 自然“七字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看、做、读、想、议、讲、用”七种教法,以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教法为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上成各种不同的课型。 看:就是观察。这里的“看”,不限于用眼睛观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教学中,概念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至六册小学自然课本的一百二十篇课文中就有四十多篇要进行概念教学,所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是小学自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掌握概念的水平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只要求对概念作出具体解释或能初步运用就行,如“鸟”这个概念,只要学生知道“鸟是会飞的,会叫,很小”就行了;而对高中年级学生则应当地要求他们在分析基础上或在教师帮助下给概念下定义,以利于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下面结合自然第四册第四课《怎样认识物体(四)  相似文献   
6.
《自然》第三册共有课文22篇,其中一半(11课)有实验内容。在这11篇课文中,共有实验32个,其中学生分组实验26个(包括课外作业中的学生独立实验9个)。可见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的教学,在本学期的自然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7.
实验,是自然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温度的高低、水分的多少,以及种子本身是否具有发芽能力等等,都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实验过程加以控制。 在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中,我们希望有的因素保持恒定。不致因它们的变化而使实验结果受到影响,这样的因素我们称之为无关因素:而有的因素我们则有目的地使它发生某种变化,看实验结果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