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 2 0 0 1年秋季期起 ,玉林市玉州区 10 7所小学整体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区共有实验班 188个 ,参加实验学生 6 997人 ,教师 4 54名。实验一年来 ,笔者随同区课改办的同志一起走访了不少实验学校。所到之处 ,清风徐徐 ,嫩苗绿绿 ,馨香缕缕……  惊喜之余 ,随手采撷几朵诱人的花儿 ,与大家共享。鲜活的聪明果  黑板的左、右上方各挂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图片 ,左边的叫叮叮 ,右边的叫咚咚 ,黑板正中贴的图片是一棵茂盛的果树。碧绿的叶丛中 ,金色的果子 ,挂满枝头 ,每一个果子上都写有一个生字。教室里 ,50多名学生分成 5个…  相似文献   
2.
陈健萍 《中学文科》2009,(16):39-39
在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教育,其调控艺术总而言之:“少就是多”。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教育,其调控艺术总而言之:“少就是多”。  相似文献   
4.
陈健萍 《人民教育》2012,(Z2):26-27
为了有效推进课改实验,玉州区于2004年引进了MS-EEPO有效教育实验,从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备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研室全体人员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身到了这场教育改革洪流之中,进行了区域性教研之路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形成了颇具玉州特色的区域教研之路,即"以专家为引领,以课堂为重点,以课例为载体,以团队为组织,以训练为主线,讲、评、研、训相结合,城乡全面涵盖"的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体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阅读规律等个性特点,创造性地构建有效的阅读平台,实施语文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早引入有效教育实验的地区之一,玉林市玉州区以实施有效教育实验为契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教授称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本专题特介绍玉州区以有效教育实验促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及宝贵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陈健萍 《兰台世界》2013,(10):112-113
北宋著名的教育家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期间,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是胡瑗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中最具创新意义的内容,也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课堂生成通常有两种状态,一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的,二是在教师的意料之外的。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处理,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整个课堂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和估计,解读文本又比较深透,在课堂上能自然驾驭,如行云流水,教学情态的生成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在预设性生成的基础上,大胆地拓展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启发、引领学生,往深度、广度解读文本或探究问题。或者适当调整教学和问题的梯度,刺激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往不同的向度思考问题,从而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和强烈的愉悦感,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课堂生成通常有两种状态,一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的,二是在教师的意料之外的。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处理,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整个课堂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和估计,解读文本又比较深透,在课堂上能自然驾驭,如行云流水,教学情态的生成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在预设性生成的基础上,大胆地拓展自己和学生的思维,启发、引领学生,往深度、广度解读文本或探究问题。或者适当调整教学和问题的梯度,刺激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往不同的向度思考问题,从而体验到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和强烈的愉悦感,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师范专业不同程度地受到综合性大学争办教师教育专业的冲击,受到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向综合化转型的影响,在人才的培养上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专业人才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通过建立立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当地需求的教学型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