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荀况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注意吸取各派学说中的精华,努力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成为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繁荣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集早期希腊哲学之大成,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原子论是古希腊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最高形式。这两位集大成者的哲学思想是中西哲学史上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本文仅就苟况的自然观、认识论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影象说试作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和费尔巴哈是中西哲学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认识论上有相似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对他们的认识论进行分析比较,旨在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有灿烂的科学文化,而且有丰富的优秀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教师法》从教师历史使命的高度指明了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即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本文从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内涵、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人生价值的关系,以及教师如何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坚持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这种基层单位中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主体,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特殊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可是,对高等学校要不要配备班主任,人们认识不一,各校作法有异。本文结合民族师专的特点,对加强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懂法、守法、护法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历史即将迈进21世纪的门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为此,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明确地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贯彻实施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全体公民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包括懂法、守法和维护法律的意识.即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必须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哪些法律规范,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了解自己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法律规范,并正确处理根据这些法律规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委《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关系着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如果教学效果不好,教书育人的任务就难以落实,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在深化“两课”改革中,努力探索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体会,谈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论礼貌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校党委决定今年4月为我校第二个“基础文明活动月”。将“礼貌”作为“基础文明活动月”的主题,并将礼貌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礼貌与精神文明究竟有何关系,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这是对大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就此谈些粗浅认识。 一、礼貌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礼貌,就其形式讲,是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中(包括交往中的程序、方式、容貌、风度、言谈等)谦虚恭敬态度的外在表现。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语言方面使用表示谦虚、尊敬、友好、商量、感谢等词语。第二,在行为方面对他人表示谦让,不使人为难,以及助人为乐等。第三,仪表方面(包括服饰、仪容、姿态、神情等)表现稳重、大方、和谐、有分寸。礼貌不是虚伪的“巧言令色”和徒具虚假形式的“客套”,而是人们美好心灵的外化。它来自于人们的高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信念,是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