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著名篇章之一。其情节设置历来为人击节称叹,种种妙处前人已做了充分的挖掘和肯定。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里面有明显的漏洞,而且这种硬伤是根本性的,是致命的,甚至可以动摇这一回的情节框架。本文就针对这些漏洞摭谈一二,以期与各位同道争鸣。  相似文献   
2.
“嘛”与“吗”作语气词时,作用有明显区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得很清楚:“嘛”用在句末表示道理显而易见或期望、劝阻;“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该词典还特别提醒读者注意:“表示疑问语气用‘吗’不用‘嘛’。”然而不少报刊“嘛”“吗”不分,甚至高中教材也有这种语病。例如: ①此时更需要我们扬弃苏轼精神, 古为今用吗。(《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3期) ②在体裁上也有一定的限制,因为题目本身就是要提倡写科幻吗。(《中  相似文献   
3.
病句有许多类型,其中词语并列不当是比较常见的,而这种语病高考试题也屡有涉及。因此,有必要谈一谈,以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先看病例: 1.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197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三题第二组的C句) 2.人们一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  相似文献   
4.
陈其茂 《现代语文》2006,(1):116-116
鉴赏古代诗词,少不了要掌握其表现手法。而在诸多表现手法中,有一种较为少见的“对写法”。  相似文献   
5.
下面的句子有没有语病呢?①退休以后,寻一块地,种点菜,养点花,体味田园生活的乐趣,不亦乐乎?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陈其茂 《课外阅读》2011,(12):327-327
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中小学生的语文作业仍怪相环生,耗时低效,严重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要想布置科学高效的语文作业,就必须把传统的语文作业精华与新课程理念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乐中学,做中学,学中做,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年的中考、高考作文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试题的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作者摈弃条条框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露自己的人格世界。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学生习作一般都从模仿开始,然而,现在学生作文中严重存在的雷同化现象以及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严重萎缩,不能不说与片面强调模仿有很大关系。有人是“依葫芦画瓢”,以模仿得“像”为目标;也有人是活用别人的方法而不为别人的方法所拘,斟酌损益,取长去短,创立自己的方法。我们提倡的是后一种模仿。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迈出第一步后,紧接着就要创造,创造才是写作的真正目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归纳出了以下几点作文创新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人们在强调文章“有常规”的同时,又说“文无定法”。那么,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行文不按“定法”的情况呢?从《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见人教版高六册《语文》)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作为人物传记,按常规应全篇纪实,即使要对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点评,用语也应力求简约,以保证传记的“实录”性。但《屈原列传》例外,其篇幅虽不长,而文中有三处浓墨重彩的评说。开篇介绍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时,作者极力抒发对屈原遭遇不幸的同情,介绍《离骚》的内容时,作者一面尽情称赞其博大深广,文辞精妙,一面高度颂扬屈原人格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