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阅读苏轼的《方山子传》 ,完成 1— 8题。方山子 ,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 ,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 ,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曰 :“此岂古②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 ,过岐亭 ,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 ,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 ,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  相似文献   
2.
高一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对“坚明约束”的解释是:“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笔者认为,这种解释语焉不详,对学生理解课文并无补益。查《辞源》可知,“约束”有三个义项:①缠缚。②规约。③限制。作名词用的是②③两个义项。从例句出现的课文语境看,蔺相如主要通过指斥秦国自穆公以来的诸君存在失信于人的现象,为自己暗中送璧归国寻找借口,避免被动局面,固此,这里的“约束”当作“规约”、“信约”解释。联系前文,这里应该是指秦王“以十五城予赵”而换取和氏璧,并“斋五日,设九宾于廷”的许诺。“约束”既取此义,那“坚明”又作何解呢?如按课文注释,取“固定明白”义,把“坚明约束”看成是名词作中心词的偏正结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就某一则材料来说,其意义指向可能是单一的,即只有一种理解,我们称这种材料为单义性材料。这种材料审题立意时因理解惟一,自然没有什么辨别之难。但我们见得更多的材料的意义指向是多维的,可以有多种的理解,这种材料我们称之为多义性材料。多义性材料在审题立意时,因受作者的思想意识、生活经验、思维方法及写作需要等因素的制约,在确立写作角度、准确把握材料意向方面,自然要复杂得多。而多则材料作文立意角度的选取,更因材料数量的增加和每则材料意义指向的差异要显得复杂和难于把握。在这方面,求同法、辨异法、相…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 1— 6题。李膺字元礼 ,颖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 ,无所交接 ,唯以同郡荀淑、陈为师友。初举孝廉 ,为司徒胡广所辟 ,举高第 ,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 ,多望风弃官。复征 ,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 ,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 ,膺常蒙矢石 ,每破走之 ,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 ,还居纶氏 ,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 ,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 ,致位太尉 ,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 ,因为其御 ,既还 ,喜曰 :“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 ,鲜卑寇云中 ,桓帝闻膺能 ,乃复…  相似文献   
5.
解答阅读鉴赏选择题的基本步骤和要求是:一是通读供料(诗词、史传、科技类消息等)本身及其注释或题干背景说明,了解章、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信息,初步把握章的主旨及形式特点,为做题提供第一手材料。二是浏览全都题目的题干及备选项,充分利用备选项中的已知条件,搜集有关信息,进一步从中寻求诗阅读理解和鉴赏的背景知识,化解理解和鉴赏的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