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粉碎“四人邦”以来,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间文学进入了复兴发展的新阶段。八年间,民间文学在作品的创作、收集、整理、推广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过去比较薄弱的理论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兴旺景象:理论队伍的扩大,理论刊物的创办,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实地调查上,结合古史、民族志和道教、梅山教、师公经书等有关资料,谈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古梅山峒区域地界与梅山地名由来;“蚩尤屋场”地名的调查取证:牛角与牛王崇拜;“枫树崇拜”的文化内涵。综上所述,得出两点原则性的结论:北宋开梅山时的梅山苗族、瑶族居民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嫡裔;古梅山峒区域是上古蚩尤部族的世居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地爱庄稼儿爱妈,蝉爱枝头蜂爱花,旱苗爱的连夜雨,社员爱的公社化。  相似文献   
4.
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和李何林、王瑶两位先生的讲话,很受启发,也感到还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 我觉得文化大革命以来,关于一九二八年“革命文学”论争的研究,较普遍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简单笼统地认为创造社、太阳社执行了瞿秋白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犯了路线错误,而路线错了,就一切皆错,所以对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同时,在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