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昭通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秦汉时它曾是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和滇文化的交汇区.因此,研究昭通古代的历史,搞清它的面貌和特征,了解它在云南地方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简略,出土文物的散佚,这就给较全面的描述带来了困难.本文拟就手头所掌握的材料,参照近人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试对秦汉时(公元前221年——公元189年)的昭通历史作一简单探讨,限于水平,错误和不妥在所难免,但作为引玉之砖,目的在引起对地方历史研究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论左宗棠     
中国人民反对阿古柏和沙俄侵略者入侵新疆的斗争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了,可是这场斗争的领导者左宗棠却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公正评价.长期以来,一提左宗棠,就冠以“祸国殃民的洋务派”、“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等恶谥,成了一个几乎被全盘否定的历史人物.洋务派的功过本来就不能一笔抹杀;对于左宗棠,不提他抗击外族入侵保卫祖国领土的英雄业绩,更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何一分为二地正确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本文试提出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4.
陈孝寿的山水画充分体现了书法精神,可以说是笔墨的歌吟,线条的交响;他的山水画深得中国画“写意”的真传,宁静深美,传达着生命的节奏,回旋着灵魂的低语。陈孝寿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规律有深刻的把握和独到的见地,对山水画在当代生活新语境下的变化有密切的关注和思考,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试图寻求传统与现实、心灵和物象的新的对接。  相似文献   
5.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这是一首诅咒战争,悲悼阵亡将士,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民歌。为《汉铙歌十八曲》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西汉时的作品。古代的铙歌,主要是军乐,目的在于“建威扬德,劝士讽敌”(《乐志》引蔡邕《礼乐志》)大约本是有声无辞的乐曲,后来陆续补进歌辞。由于时代不一,所补的歌辞内容庞杂,其中有的表武功,有的记祥瑞,有的写恋情,真正写战争的,至今所见,就是《战城南》这一篇。 汉代自武帝起,连年征距,这些战争有的是巩固边疆所必须,有的则带有镇压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昭通历史地名“千顷池”的讨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庄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儒家思想一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特别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曾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庄子》全书为依据,对庄子人生哲学(严格说应是庄子及其后学的人生哲学)产生的原因、庄子人生哲学的特点及其影响,作一试探性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老子》的道论和辩证法入手,从忧患意识、辩证思维、审美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老子》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东汉末迄魏晋存在于朱提(今滇东北地区)的青铜文化现象作了概要的描述,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作了初步探讨,对其特点、类型以及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人郑板桥以其“三绝诗、书、画”饮誉于世.他的书、画以狂怪恣肆的风格,在“扬州八怪”中独树一帜,他的诗又以画家独具只眼的捕捉美的能力,给人以绘画美的享受.《喜雨》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雨后图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