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夜深人静,桌前灯下,茶香袅袅,思绪飘飘,用心推敲,该如何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上出味道。教材捧在手里,一遍遍读,一遍遍看书中的插图。然后,把书合上,闭上眼睛,只觉得脑里满是绿荷,满是红花了,隐约间,似乎还有含糊的道不出来的情。想到荷,就想到了那些与荷花有关的诗句来。于是,就想到了从温故入手而导入新课。因为预备铃响过之后,还有一分钟的时间才上课,而这一分钟的时间,足够背诵两首古诗了。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由疑生思,解放学生的脑和嘴,让他们敢于想象,乐于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潜心会文,虚心涵咏,多元解读,让学生充分发表新颖的见解,读出古诗新味,  相似文献   
3.
与学生一起,踏上诵读诗词的旅途,不由得想,诗词可读,能不能解? 有人说诗可以解,有人说诗不可解,说不可解,是因为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记忆的黄金期,多读多背,把经典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4.
陈学壮 《小学语文》2014,(7):121-122
读李峤的《风》,你会觉得很有意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看,诗就是谜面,题就是谜底。所以,先读题再读诗,就像先揭开了谜底再来读谜面一样。 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从谜面入手,激发一个“趣”字,让学生来猜一猜那谜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