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2.
3.
碘缺乏病(IDD)是目前已知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人体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 IDD这一概念首先由Hetzel提出,他倡议用“碘缺乏病”来代替“甲状腺肿”及“克汀病”这一术语。IDD是指不同程度碘缺乏在人类不同发育时期所造成的脑功能和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损伤,其中甲状腺肿和克汀病表现最明显。 在人胚胎期至出生后两岁之前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逐渐成熟时期。在此期间,缺碘所导致的后果有死产、早产、先天性畸形、克汀病、单纯聋哑以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儿童及青春期的缺碘主要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并随年龄的增长,甲状腺肿愈加明显。如果从胎儿起到儿童期或青春期一直缺碘,则将导致意典型的克汀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是由于地区性缺碘而引起的地方病。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我国早在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关于瘿病(甲肿)的记载和描述。明朝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海藻、昆布等海产植物列为治疗瘿病的主要药物,比外国早800多年。现在推行食盐加碘的综合防治措施,已取得满意效果。 克汀病是较严重的缺碘性地方甲状腺病区出现的一种地方病。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矫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  相似文献   
4.
要进行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 方法论,即提出问题--科学家工作的起点;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获取科学事实和验证 假说的手段;掌握科学思维--科学家成功的 保证;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科学--科学家 对美感的追求。对周围事物有兴趣,都要问为 什么,这是科学家的素质。好问、好动是与生 俱来的特征、天性。父母、教师不恰当的教 育,会扼杀探究及研究的天性。要鼓励孩子们 去幻想,去热爱自然、利用自然、改善自然。  相似文献   
5.
我们高兴地看到,今年署假期间各高校分别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单位和重点工程,听了先进人物的介绍,受到了生动具体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教育.有的高校还组织大学生赴井冈山老革命根据地参观、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本刊发表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它进一步表明,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实际,了解国情,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高校及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使社会实践活动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生物课改要全面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倡导探究性学习等理念。下面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研究课为例与全国同行做一交流。一、课堂教学梗概1.教学目标。(I)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