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及结果进行价值测评,从而使受评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不断向创新教育目标靠拢。所以,要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首先要明确创新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笔者认为,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育目的的发展性。在信息化的今天,一技在身终生受用的情况已成为过去,因此,变传授知识为发展能力,由注重结果到关注过程,成为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相应的,课堂教学也由是否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向是否利于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二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既是教…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快速发展,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深化改革,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围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走自身发展的道路。中职语文教学应着眼于人生,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其适应新的服务需求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建秀 《科教文汇》2009,(30):141-142
人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综上可知,语文在职校可谓是大展拳脚,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又强调了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似乎为中职语文教学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因为其功能性质比普通中学更完善,但实际上却忽视了职业中学的实际教学现状。为此,笔者根据我校实用英语专业的课改需要,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就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学方法来谈几点拙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陈建秀 《新教师》2022,(3):32-3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评价.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作文评价对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在批改作文时,都是一些含糊其辞的评语,没有针对性.因此,学生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常常只是扫一眼就将作文收起来.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师的作文批改起不...  相似文献   
6.
成分制备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成分血的质量关系到采供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笔者在参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成分血的制备,从面临的法律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及对应方法。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1)人的认识方面,2)不同标准方面。3)环境因素。4)机器等设备的原因。5)物料及核对环节。6)运送及输注问题。对策方面:针对以上情况提出的解决方案。目的:是实现安全输血,提高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7.
should (not)havedone (sth .)是英语虚拟语气中的一种语法现象。由于这一结构既可以用来表示假设又可以用来表示事实 ,使英语学习者容易将两者混淆 ,导致阅读中产生理解方面的错误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语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往往如实地反馈了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的误区与偏差。重视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是不断提高师专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在不断改革,开放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倍受青睐。作者结合自身实践,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开放式教学平台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保守,偏重语法分析,忽视篇章理解,忽视交际功能培养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外语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向这种状况提出了挑战。笔者近年来在师专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与思考,对传统的做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尝试,并对精读课堂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