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模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根据生态环境系统客观规律,实现物质资源连续利用的现代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化战略和政策的主流和共识。以循环经济取代传统的线型经济模式是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化选择,也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的实施必须构建理论、法制、思想、政策、制度、道德诸方面的支持和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2.
宋元之际,平阳林景熙以诗文名重于世,不但在诗歌创作上继承和发扬了杜甫、陆放翁感世伤时、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传统,而且把这一精神贯彻于他的散文中,被人称之为“言之行世,愈远常新;单词半简,如金晶犀贝,世皆得宝爱之”。①他的散文,除了《蜃说》、《磷说》等脍炙人口的论说类名篇外,还有不少杂记文佳作,后者尤以《鞍山斋记》为胜。全文如下:山于天地间为物峙。或盘如龙,或踞如虎,或仪如凤,或曳如龟,或巾而峨,或笔而锐,或笥而方,或盍,或旗,或旗,或印,形象物而名随之。昆阳滨海而县,诸峰自西南来,气势横逸,若万马之奔。距郭近一峰特耸,若勒回马首而顾其群,其旁起中伏,若马背负鞍,故名“马鞍山”。春时杖屦西郊,见云雾吞吐,花木纷披,宛然紫茸翠毛之饰,晃眩吾目。  相似文献   
3.
电大学绩考试是电大教学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具有检测学习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发现优秀人才、评估办学效益、指引努力方向、激励学习动力等功能。当前电大学绩考试的全过程中仍存在着考试观念陈旧等诸多“转型期”的失范现象,必须从考试理念、命题原则、考务管理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求考试功能的积极发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现代应用型人才与创造性素质陈晓晔“培养目标”是任何教育不容回避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它不仅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而且支配着教育的整个过程。电大主要承担大专学历教育任务,对“培养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直到1991年,在烟台...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上大有作为。我们务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扎扎实实地继续创造新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电大创建以来,县级工作站的师资队伍建设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县进展比较缓慢,至今同教学实际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另外,一些县级电大教师本身,并未意识到自身建设的意义和方向,有的安于现状,无所进取;有的把自己等同于学究式的普通高校教师。两种  相似文献   
7.
“培养目标”是任何教育不容回避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它不仅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而且支配着教育的整个过程。电大主要承担大专学历教育任务,对“培养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直到1991年,在烟台召开的全国电大教学计划工作会议上,才第一次对电大专科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作出了明确的、科学的定位:电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才。”这一理论定位对电大教育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就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操作而言,还必须进一步明确,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应用型人才”。按一般的、直  相似文献   
8.
学业的成功,是一定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不如人意。必须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改进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品质,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霁山先生,即宋元易代之际平阳遗民诗人林景熙。 据元章祖程《题白石樵唱》,霁山先生“倡为古文,发为骚章”,著有杂文十卷,曰《白石稿》,诗六卷,曰《白石樵唱》。明吕洪《霁山先生文集序》说,霁山先生所著文,“一皆本于忠义之所发越,传诵江湖,脍炙人口。”中华书局一九六○年版《霁山集》收录诗三卷,文二卷。霁山先生杂文多为序、铭、记、说诸种文体,最能体现作者为人为文的,当是“二说”,即《磷说》与《蜃说》。前者以乡间的所谓“鬼火”为发端,借以揭示南宋所以亡国的内部原因,后者则以海市蜃楼的生灭无常、转瞬即逝来诅咒元蒙入侵者必将烟飞灰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