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一般指人们在经历长期、反复的人为创伤事件后所形成的一种精神障碍,其症状表现不仅包括PTSD的核心症状,还包括情绪失调、人际困难、负性自我认知等。目前,CPTSD的发生率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测查,其结构的稳定性也在多元文化中得到了验证。研究发现,CPTSD的形成不仅与自主性的破坏、信任感的丧失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也可能与情绪功能相关的脑区受损有关;创伤复原的三阶段模式是当前CPTSD干预的主要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复杂创伤与CPTSD之间的关系,逐步厘清这一概念和诊断工具的文化适用性,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创伤治疗主要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缓解,但缓解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不等于促进创伤后成长。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关注个体在创伤后对基本图式的重建,重视对能够整合创伤事件且更能接纳矛盾性的积极图式的建构。创伤后成长促进主要基于创伤后成长的功能描述模型,可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加工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突破。在促进创伤后成长的方法上,我们介绍了促进的一般过程以及在自我觉知、人际体验、生命价值方面进行促进的具体建议。未来需要进一步转变临床实践者的治疗观念,开展对创伤后成长的促进过程、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尝试将创伤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理论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以来的十余年间,美国对灾后个体身心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灾后群体心理行为及其理论解释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灾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研究个体心理反应深入到群体心理行为;从关注消极心理反应拓展至积极心理反应;重视灾难后长时程的追踪研究;比较不同性质灾难事件的创伤反应机制;探究文化差异对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从而将创伤心理实践建立在坚实的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