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教育,业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将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和心理教育进行巧妙的融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品质。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品课对政治教师专业成长产生作用的视角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政治教师品课能够发现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品课呢?一品:“成功”在何处?二品:“亮点”是什么?三品:“偶得”有哪些?四品:“遗憾”知多少?五品:“效果”又如何?品课让政治教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获取优质教学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3.
陈正飞 《成才之路》2009,(29):14-14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开展,活动教学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但是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怎样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探讨。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探索提高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关于日本“无条件”投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无条件投降,严格来说是不确实的,它是有条件的,即日本还是保留了“天皇制”。这个保留“天皇制”的动议是美国曾任驻日大使的格鲁提出的,认为保留日本天皇是有利的.他在1945年5月上旬就草拟了一个宣言,这在杜鲁门看来是“真知灼见”;但要他经过通常的手续把它寄到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国务院。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和新加坡资本市场上分别随机抽取10家公司,对目前中国与新加坡成熟期企业的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两者间存在的差异,即假设前提不同、估值的核心指标不同以及估值结果不同。进而从这些差异中发现增值机会,为成熟期企业从国内到国外资本市场的跨越,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正飞 《成才之路》2013,(13):59-59
课堂教学问课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观念、策略、路径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以期新一轮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是教学经验的简单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