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的自主思维,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重要载体。主体思维与载体内容之整合的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本文结合乘法口诀系列教学的实践(使用的教材为非课标教材——中央教科所“面向21世纪课改”实验教材),就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思维特征大多是问题性的。思维起始于问题而问题又是思维过程的表现。因此,提出问题是关键,探索解决问题是手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的。儿童的思维多产生于对问题的积极探索的需要,多产生于对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在课堂教学中,制造适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准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已愈来愈被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真谛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人思考、给人智慧。把这个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就是要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把源于生活的数学还原成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再通过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和推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尤为重要,因为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没有规定的数学工具,甚至没有成型的数学问题,这主要靠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独立思考,相互切磋,去形成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