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琴婵 《现代语文》2011,(2):154-155
【背景】在网络资源盛行、各类教参教辅材料充斥的当下,备一堂课显得多么轻而易举,只要你鼠标一点,想要多少教案就有多少教案;备课组里更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兵享。在信息资源如此手到擒来的状态下,不免让我们日常教学备课时于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不少的依赖思想。我们的符课程序难免就变成了先参看教案课件,再熟悉课文教材,  相似文献   
2.
漫步于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常见到花样百出的形式.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受到了积极有效的关注,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但在这繁华的背后,我们日常形态的语文课堂,却经常呈现出一种"活而不实"的状态. 课堂上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常常"不懂装懂""懂装不懂,';常常答非所问、词不达意;常常不说自己想说的尽说老师想要的,且形成了一种可怕的群体习惯行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