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限元法解决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是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它分为三大步,结构离散化、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学》本为《礼记》之普通一篇,在宋前并未受到特别关注。二程始表彰《大学》,称之 为“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朱子进一步为其作传,《大学》一跃而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朱子承袭程子将古本《大学》之“在亲民”,改为“在新民”。而王阳明《传习录》第一条即是对此改法的质疑。但现代学者在讨论朱、王《大学》今古本之争时,多收紧在“格物”、“致知”、“诚意” 等条目。虽偶有提及“新”、“亲”二字,但亦止于蜻蜓点水。惟在徐复观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那里,新、亲之辩上升到重要的理论高度被加以认真检讨。本文拟重新追溯“新”、“亲” 之争的思想谱系,并将以徐复观、牟宗三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德治思想的解读,置于这种思想光谱之下加以检视,藉此揭示不同时代的儒者之不同诠释进路,同时进一步阐发儒家“新”、“亲”之辩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朱子学坚持知行之间存在一由内及外的“异质的时间差”,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多有辩难,以劳思光为代表的当代学者则否认这一异质的时间差,但又认定知行乃是同一行动之不同的阶段,知行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一“同质的时间差”,知行合一只能取“根源意义”,而不能取“完成意义”。这种将知行合一的意义严格限定在“根源意义”上的做法,从阳明知行合一的义理系统、知行合一的整体论述以及知行合一作为一种工夫论说三个方面看,均难成立。在根本上,知行不是同一行动之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而是同一行动中交互渗透的两个向度。知行合一既是根源意义上的合一,也是完成意义上的合一,更是即知即行这一跟行动一体而在的“照察意义”上的合一。  相似文献   
4.
阶段式教学法是从教材内容总体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将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引导阶段,第三阶段是独立阶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钻夹头的工作原理,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和计算,导出了钻夹头夹紧力和输出夹紧力矩的计算公式。指出:通过调整钻夹头的某些几何尺寸和材料间的摩擦系数,能够提高夹紧力和输出夹紧力矩。  相似文献   
6.
三视图法,是《机械制图》课中把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最基本的方法,而《机械制图》课又是机械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利用三视图法解答《工程力学》中空间力系的问题,是两门课程基础知识的交叉运用,熟练运用它,会给我们学习力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