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刑”与“护井”,在现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在上古时代,它们之间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的车轮碾入21世纪的今天,家长和同学们总是不断地向老师们讨教学习的秘笈,其实只要你认真地读一读曹雪芹的《香菱学诗》一文,就可以从中得到不少读书学习的方法和窍门。  相似文献   
3.
子,音zǐ,甲骨文写作像头大体小、舞动手臂的幼儿之形,表示幼儿、子女之意。在我国的上古时期,尤其是先秦时代,“子”常常用作尊称。可以单称“子”:“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宣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如同现今称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一个“新”字把我们的语教学、语考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地。全国无数的语教育工作都在努力探索、尝试、讨论,力求以最佳的角度,最接近本质的方式融入到这项浩大的、全新的教育工程中去。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一些学生在习作和日 常书写中,对数字的用法不大在 意,因此出现了一些比较常见的错 误用法,归纳一下大致有如下几 种: 一、星期几误用阿拉伯数字 “直到星期2,车还没到,全厂 的人都伸长了脖子。” 上文中的“星期2”应该写作 “星期二”,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概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