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考应试过程中会出现三种语言:a.命题者的语言。它表现在题目的表述上,作为对应试者进行答题活动的指令性语言。b.阅读材料的语言。这是文章作者的语言。c.代表应试者答题意思的语言。这种语言有时候是取自试卷之中的,如选择题的答案就属此类;有时候是要应试者自己用文字来表述的,如简答题、填空题等。答题过程是应试者根据第一种语言的要求,感知第二种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然后用第三种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把“第二语言”转化为“第三语言”是一种常用而且十分重要的能力。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考题是属于考语言转化能力的题。 要使“第二语言”正确转化为“第三语言”,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准确理解“第一语言”——题干语言。请看这样三道题的题干:Ⅰ。“从下列四项中,选出符合本段观点的一项。”Ⅱ。“为什么今天人们的时间观念不知要比古人强多少倍呢?文章在何处说明了原因?选出说得正确的一项。”Ⅲ.“俗话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巴金在这里赞美飞蛾为追求光和热而死,一褒一贬,截然不同。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