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茅盾主编《笔谈》的若干史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祥 《出版史料》2006,(2):100-104
八年抗战,茅盾参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文艺期刊。其中,在香港编辑出版的《笔谈》(半月刊),32开,每期48页,虽薄薄一本,却是“对于鼓舞斗志、激发全体中华民族坚持抗战曾经起过不可低估作用”的刊物之一。(参见《国家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特别展》“展品介绍”,《旧书信息报》2005年8月15日)对于近现代期刊史、文学史以至中共党史研究,亦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这里,仅就该刊的性质、作者及作品等,参酌茅盾晚年回忆录《我走过的路》及其他相关文献,作若干史实性考辨。一、关于《笔谈》的性质已故香港学者司马长风论述“战时文坛”,曾将茅盾作为抗战中…  相似文献   
2.
一 王国维(1877-1927)诞辰120周年就要到了。按照干支纪年,这位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丁丑牛年”的学者,到今年正好经历了两个甲子的轮回。 但轮回的只是年序,历史勒下了包括王国维在内的时代精英的履痕,永不停留一步一步前进着。处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新旧世纪之交,王国维深察“变易,不易”的《周易》精义,深信“天道剥而必复”这个否极泰来的通理。但他羸弱的体质,看来难以支撑他辛勤垒造起来的巍峨的精神大厦。终于,“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他累了,惟以“一死”求解脱,投了颐和园之昆明湖。  相似文献   
3.
陈鸿祥 《文教资料》2001,(6):127-137
新世纪第一春 ,我自费探亲 ,小住美国 ,几乎每周都要去寓所附近之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 (THEOHIOSTATEUNI VERSITY)借书 (以下简称“俄图”)。据闻 ,此系美国历史悠久大学城之一 ,故其图书馆亦已建有数十年 ,且与国内大学 (如南京大学 )图书馆颇有学术交往。楮墨饱览之余 ,我去借书中有两点印象很深。一是中文藏书之丰。走入绿树映掩而颇显陈旧的藏书楼 ,登电梯而上 ,竟有两个楼层尽置中、日、韩图书 ,且十之七八系中文书 ,其中尤以文史类为多 ,除了港澳台地区出版及美国、日本刊行的中文书之外 ,80年代初以来 ,我国…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从事词曲的搜集、校理,始于《曲录》;而《曲录》之作,又缘于"偶得仁和吴昌绶(伯宛)所作《宋金元现存词目》";由此,使他俩结下了词曲之缘,成了学术上的挚友。  相似文献   
5.
从1905-1907年,王国维撰写和译编了一系列文学,文艺鉴赏和美学论文,提出了“写人生”“古雅说”,“游戏论”等三大论说,其侧重虽有不同却有其内在一致的美学精神,这就是鄙弃汲汲于功利,反对“BuZui的文学”,试图化合“中西”,呼唤创造入世界文学之林的中国之“大文学”。  相似文献   
6.
在王国维早年所写“哲学上及文学上之撰述”中,除了著名的《红楼梦评论》以外,另一篇表现“其见识、文采亦诚有过人者”的论文,当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王国维是在本世纪初,从研究哲学入手,开始其学者生涯的。如果说,《红楼梦评论》的“立论”是在“叔氏之立脚地”,通过对《红楼梦》这部“宇宙之大著述”、“我国美术上之唯一大著述”的考察,系统地“畅述”了他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一九○三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